400-123-4567

新闻资讯 分类
从网红“减肥针”到流感疫苗 半岛电子活动回顾

  上周日,新药研发一线科学家、科普作家梁贵柏与资深医药公关及媒体人张咏晴来到朵云书院·滴水湖店,从最近激起广泛关注的网红“减肥针”和流感疫苗说起,结合《新药的故事》系列和译林出版社的“医学人文丛书”,和书店的读者们丈量日常生活与各种新药的距离,共话科技与健康。

  “减肥针”因特斯拉、Space X创始人马斯克的“亲历背书”而引发一波追捧热潮,不少人以身试药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经历,一时一针难求。梁博士在《新药的故事3》中,曾以专章讲述了司美格鲁肽的故事。

  其实,司美格鲁肽最初是作为糖尿病药物而非减肥药研究的。它和我们耳熟能详的胰岛素一样,属于能够调控血糖的多肽类激素。但它的特殊之处在于,这是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仅对进食引起的血糖升高才会起作用,避免了普通胰岛素可能引发低血糖的风险。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研发人员又发现了其抑制大脑饱食中枢,抑制食欲,减少摄食行为,增加饱腹感和减少饥饿感的“副作用”。近年来,GLP-1受体激动剂的研发一直是糖尿病治疗领域的难点和热点。目前除了针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一代口服药物已于2019年在美国获批。

  在交流会上,梁博士提醒,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减重”适应证刚在国内提交上市申请并获受理,主要针对超重人群,用药需要咨询医生、谨遵医嘱。对于普通人来说,减肥通过控制饮食、锻炼身体就可以实现。有人说自己“喝凉水都胖”,梁博士表示这在科学上是不存在的,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只有吃进去能量,才有可能长肉。另外,人体的体重存在一个亚稳定态,也就是说人的体重会倾向于维持“惯性”。只有当坚持了一定的时间,打破这个稳定,身体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有读者好奇,是不是所有的糖尿病药物都有减肥这个“副作用”呢?对此,梁博士回答:降糖效果和减肥这二者并不存在必然相关性。二甲双胍和GLP-1受体激动剂确有减重效果,西格列汀既不减重也不增重,某些胰岛素长期使用可能会增重。

  如今已是9月份,流感高峰即将到来,要不要接种流感疫苗也成了大家最近正在纠结的事情。

  而如何分清流感和普通感冒,这是一个基础问题。梁博士表示,流感和普通感冒的症状有很大差异,流感患者一般症状会比较重,患者常会浑身无力、关节疼痛。流感影响肺部和关节,造成的后果也比较严重,不可轻视。流感疫苗当然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重症率,减轻后遗症,但无法做到100%的防护。

  从流感疫苗到新冠疫苗,无论疫苗的技术平台如何变化,其原理万变不离其宗:引起人体内的免疫反应,让身体可以识别进入体内的病毒,并将其清除。

  梁博士用了一个通俗的比喻:我们可以简单地把病毒看成一个球,球上面有很多蛋白质,如果可以识别这些蛋白质,那么就可以识别该种病毒,人体免疫系统就会启动。腺病毒载体也好、mRNA也好、灭活病毒也好,不同种类的疫苗都是把某一个或者某几个蛋白质送入人体,不会引起生病,但是会引起免疫反应。而现在的mRNA疫苗技术不是将蛋白质送入人体,而是将编码这一段蛋白质的基因物质送入人体,让人体自己生成蛋白质,之后会被身体清除,但免疫系统生成的免疫球蛋白会留下,保护人体不受病毒侵害。通俗地说,mRNA只是身体的一个过客。

  虽然疫苗技术日新月异,但人类从远古至今、以及未来都将与病毒共存。到目前为止,人类宣布消灭的病毒只有天花。为何很多疫苗迟迟未能研发成功?因为病毒既有多样性,同时也在不断变化。这就意味着很多疾病短时间内人类还无法攻克。比如艾滋病,这种病毒的“狡猾”之处有两点,一是它攻击的是疫苗赖以起效的人体免疫系统,二是它有很长的休眠期。有人想到先将病毒激活再清除,但如何在激活病毒的同时保证人体的安全,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无论是制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都希望看到各种顽疾被新药一一攻下,然而事实却是,新药研发大概只有10%的成功率。梁博士表示,这是因为人类目前对于生命和健康的了解就只有10%。就像梁博士在其主编的“医学人文丛书”的序言中所写的,“在我们能看到的所有现象中,生命现象是最神奇的。”生命科学领域大有可为,医药界的进步从未停下,就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拭目以待吧。

  “新药的故事”系列由资深医药公关及媒体人张咏晴策划,新药研发一线科学家梁贵柏撰写。书中的每一章聚焦药物发展史上的一种重磅大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文风,呈现了一部新药研发、人类对抗疾病的斗争史;带领读者了解这些重磅新药如何诞生,又如何走入临床;一个个治疗里程碑如何平地惊雷,改变无药可医的绝境;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制药人如何通力协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提高人们的生活尊严。

  “新药的故事”系列融合科学与人文,既是科学普及佳作,也饱含人文思考,受到广大读者和专业人士的认可。《新药的故事》获得钟南山、陈凯先院士推荐,荣获2020苏版好书、第十一届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新药的故事2》获得罗振宇、毛冬蕾(《研发客》总编辑)和刘勇军(著名免疫科学家)推荐。《新药的故事3》获得梅镇彤(神经生物学家、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所所长)、徐科(神经生物学家、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推荐,入选2022江苏科普创作出版扶持计划。半岛电子

官方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