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新闻资讯 分类
“一专三会八能”的文艺兵 红色印记半岛电子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为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留存珍贵历史记忆,挖掘地区红色资源,闵行区档案局(馆)、闵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闵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展了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历史工作,2023年2月起走访区内10位抗美援朝老战士,进行采访和照片、视频拍摄,并制作成专题片《致最可爱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近老兵,聆听他们为大家讲述的动人故事。

  “我很光荣,曾经是一名志愿军文工团的战士。从入朝参战、停战、再到回国,和战友一起在那个轰轰烈烈的、非常艰苦的环境中,待了6年。”家住闵行区虹桥镇的宋光华光荣而自豪地说道,眼神坚毅而沉着。

  半岛电子

  宋光华,1935年4月出生于湖北武昌。不到14岁就在自己的家乡——江西萍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参军后不久,宋光华便随军南下,参加过广西剿匪,后驻守广州。因为当时战士文化水平都不高,所有的文艺战士全部到基层部队里为战士们上课与服务。

  “我是在广东湛江接到的突然调令。”宋光华回忆道。就这样,她跟随部队天天急行军、拉练,一路到了武汉。随后换上厚棉袄、大靴子,坐上一列“闷罐子”火车开往东北,跨过鸭绿江,投身朝鲜的战场。当被问起得知自己将进入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斗时的内心感受,宋光华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光荣啊!”

  宋光华看到了已经连续战斗一晚的志愿军战士,顾不得恶劣的环境,毫不犹豫地单腿跪在湿漉漉的地上,拿起随身携带的八角鼓,即兴唱起了现编的小曲。

  1952年底,作为54军文工团的一员,16岁的宋光华跟随部队,一路北上,“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过了鸭绿江,宋光华耳里就听到噼里啪啦的爆炸声,眼中就看到一片片的废墟。“美国飞机轰炸叫‘一把抓’,是‘母子弹’,一个炸弹里头有很多小的炸弹,杀伤力非常强。所以当时我们只有晚上夜行军。当时美国飞机炸死、炸伤了很多战士。”这是宋光华入朝后的直观感受。

  宋光华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是一名文艺兵。“千万不要以为文工团员只是在战场唱唱演演,其实我们在朝鲜战场还要做很多其他的事情。”宋光华言辞恳切地解释道。

  的确,在条件异常艰苦的抗美援朝战场上,部队号召每一个文艺兵都要有“一专三会八能”的本领。所谓的“一专”是指有一项专长;“三会”是指会跳、会唱与会演;“八能”是指能包扎伤员,能战地宣传、写标语,能为战士洗血衣,能为战士缝补衣服,能做红花白花,能运送战士遗体,能写立功材料,能为战士写家书。

  战争无情,每一场战役都伴随着志愿军战士的牺牲。为此,在出征前,宋光华和其他文艺兵们都会在每位战士的帽子、衣服和鞋子上写上其姓名和血型,以备不时之需。战役结束后,文艺兵们则要根据这些标记,找回所有牺牲战士的遗体,以便后续的将阵亡将士送回祖国故土。

  金城反击战前夕,军里抽调五名文艺兵到前线去慰问,宋光华就是其中之一。带着首长的慰问信与,宋光华就随部队一起前往前线慰问了。她们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不知道趟过了多少河,但她们仍然是干劲十足,袖子一撸,裤腿一卷,跟着部队一边走、一边唱。“我们文工团那么多人,就我参加了金城反击战。”宋光华骄傲地说道。

  到达前线当晚,文工团战士就马不停蹄地投入了演出,给前线战士们带去了首长的慰问,和士兵们结成“一对红”,签下“生死协议”,即“你包打胜仗,我包给你写英雄事迹”。宋光华的“一对红”对象是来自四川的小王。出征前,她用四川话给他鼓劲:“小王,你一定要打胜仗,立功后回来,我给你编一些节目,你来看看。”他答道:“好的好的”。当时宋光华内心无比激动。

  但宋光华没有料到,经过一夜激烈的战斗,在夺回424高地后,虽然俘虏了很多美国兵,也缴获了大量武器,但许多熟悉的志愿军战士却再也看不到了,其中就包括了小王。谈起这段往事,宋光华显得平静和缓,但她的内心却充满了悲痛。她说道:“虽然我们夺取了阵地,但打仗总是伴随着牺牲的……”

  文艺战士在前线,要快速了解战斗情况和英雄事迹,不拘场地,快编快演。“我们的武器就是一个八角鼓,一个坠子板,还有一个呱嗒板。”宋光华介绍,用创作的曲艺来鼓舞士气,成为士兵们精神上的支柱。

  金城战役后,文工团战士们护送着疲惫归来的战士们,穿过坑道,宋光华看到了已经连续战斗一晚的志愿军战士,顾不得恶劣的环境,毫不犹豫地单腿跪在湿漉漉的地上,拿起随身携带的八角鼓,即兴唱起了现编的小曲。

  时至今日,宋光华还能清晰回忆起这段小曲:“说有那五个美国狼啊,住在朝鲜的一间民房,终日里提心吊胆,怕的是志愿军的炮声响。忽听得志愿军的一声炮响,吓得这五个美国狼啊,第一个吓得,‘哎哟’叫了一声娘,第二个吓得,‘噗通’跳了水缸,第三个吓得腿肚子朝前转,第四个吓得就往那个桌底下钻,唯有第五个没找着,志愿军找啊找,这在哪儿呢?哦!原来是,他藏在那个犄角旮旯里,吓得举手投降。”听了这段表演,疲倦的志愿军战士都捧腹笑起来了,似乎连续鏖战带来的疲惫和疼痛顿时消失了。“那一刻我就觉得我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宋光华骄傲地说。

  回忆起曾经在朝鲜的6年岁月,年过八旬的宋光华依旧历历在目,仿佛如昨日般清晰。作为一名文艺战士,她将青春与热血献给了这片土地,为抗美援朝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段难忘的经历,成为了她人生中最值得珍藏、最辉煌的一页。

  为了缅怀自己的光荣岁月,宋光华曾经用自己最真挚的感情写下诗篇,寄语当下,勉励后人:

  如果您不想错过“今日闵行”,记得“星标”,并多点“赞”和“在看”,这样,每天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号列表里啦:)

官方微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