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新闻资讯 分类
成都首個半岛电子村級文聯的“文藝能人”

  “琴棋書畫唐明清,千載夾門多仕人。今有鄉賢同協力,傳家耕讀習武文。”邛崍市熊營村村民高濤在熊營村文聯成立之日,揮筆而就一首賀詩。今年3月19日,成都市首個村級文聯在邛崍市夾關鎮熊營村挂牌成立,截至目前,熊營村文聯已吸納會員152人。

  傳承鄉土文化,村裡也有了“文聯”,從“文藝分子”到“文聯一分子”,村民興奮地告訴記者,“文聯的成立為村裡的文藝建設帶來了新氣象。”

  4月5日,從熊營村的一個農家樂裡傳出熱鬧的討論聲,邛崍市夾關鎮熊營村黨支部副書記、文聯主席高明紅召集了20多位文聯會員,一同為一個多月后的民俗文化節出謀劃策。“每年的農歷三月二十八,夾關鎮都會隆重舉辦民俗文化節,當天不僅會有舞龍燈、舞獅、踩高蹺、馬馬燈等傳統民俗文化表演,還有搶紅鴨的重頭戲。”高明紅笑著說,今年的民俗文化節,由剛成立的熊營村文聯牽頭組織舉辦,“有壓力也是動力,我們一定要把文化節辦好,辦熱鬧。”

  高明紅是土生土長的熊營村人,從小在川劇五腔之音的浸潤下成長。“我的姐姐是一名川劇演員,小時候,隻要姐姐出去演出,我就會求著姐姐帶我去看表演。”川劇對於熊營村人的吸引力,似乎是與生俱來的。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這裡的川劇愛好者就組建了“文川劇團”,與“馬馬燈”並為熊營村兩朵文化奇葩。劇團成員不僅在村裡自娛自樂,還時常到蒲江、名山等周邊演出,很受群眾歡迎。如今,文川劇團成了熊營村文化隊,繼續在基層文藝事業上發光發熱。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時候每到過年,村裡便熱鬧極了,大家都拿著馬馬燈挨家挨戶地去拜年。當走完最后一戶人家時,所有人會一起表演一個節目,這時候,很多人就會來上兩句川劇。”高明紅說,當時年紀小,雖然聽不懂大人們在唱什麼,但川劇的腔調就刻在腦子裡了。聊起川劇,高明紅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興起時,他又隨口哼唱起川劇高腔《柳蔭記》裡的一段“遠山含笑,春水綠波映小橋……”講述梁祝愛情故事的《柳蔭記》是川劇代表作之一,也是高明紅最喜歡的一部川劇,20世紀50年代,《柳蔭記》曾被改編成京劇《梁山伯與祝英台》,並被多個戲種學習借鑒。“我們會沿襲劇團優良的傳統,通過文聯的力量整合資源,幫助劇團提高業務水平,創作出高質量的文藝精品,持續為村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高明紅說。

  熊營村現有村民2500余人,但大家心中的“文藝能人”就有上百人。村裡文學創作、戲曲曲藝、唱歌跳舞、書畫攝影都不乏擅長者。

  每年元旦、春節、國慶以及夾關鎮傳統廟會,熊營村文化隊都會自編自導自演各類文藝節目。村裡還自主開辦了“碓溪耕讀”微信公眾號,上線三年來已經推送近200期,全是村裡“地方作家”們的詩歌、散文等作品。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挂,金簪雪裡埋。”4月初的清晨,當微亮的光在天際間漸變,大地被鋪上了一片金黃,村民熊波面向一望無際的田野,動情朗誦著這首出自《紅樓夢》的詩,“我特別喜歡《紅樓夢》中的這些詩詞,寫得特別美。”這些年來,熊波把《紅樓夢》反反復復讀了多遍,她說,“把書上的文字讀出來,讓我感覺走進了書中,和書中的人物同喜同悲。”

  熊波平時以種茶、採茶為生。“我特別喜歡《朗讀者》這個節目,總是能把我迅速代入進去,還能學習到專業主持人是如何朗讀的。”盡管對朗讀十分熱愛,但遺憾的是,熊波並沒有接受過系統化的培訓。“朗讀是一件可以讓人感到愉悅的事。”熊波說,在村裡還有許多和她一樣喜歡朗讀的人,他們都在渴望著可以得到專業的指導。“朗讀不僅需要熱烈的情感,更需要在技巧上掌握專業方法。”熊波說,“希望將來有更多朗讀名家、專業的朗讀組織來到熊營村,為村裡的朗讀愛好者們帶來專業的指導,同時也希望文聯開設系統化的朗讀培訓課程,以此來促進我們朗讀能力的提高。”

  春日午后,暖陽正好,村民熊繼會坐在田野間拉著二胡,一聲聲婉轉悠揚的二胡琴聲在習習微風中四處飄揚。從中國傳統樂器二胡、鑼鼓,到西洋樂器小提琴、薩克斯,再到燈舞、文學、攝影……熊繼會可謂愛好廣泛。熊繼會是一位生長在田野間,質朴無華的農民大伯,如今已邁入花甲之年。“農民的手不止可以拿鋤頭。”在田間的常年勞作,讓熊繼會的手上長滿了粗糙的老繭和滄桑的紋路,但通過這雙手,同樣可以流淌出美妙的音符和動人的旋律,傳達出或悠揚、或輕快、或歡樂、或舒緩的細膩情緒。

  十六七歲時,熊繼會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報名參加了邛崍市文化館為群眾開設的文化惠民課程。“我第一時間就去報了名,生怕晚了就沒有名額了。”那次培訓讓熊繼會至今難忘——那是他第一次真正學習了小提琴,“培訓之后,我對各種樂器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那以后的幾十年間,熊繼會陸陸續續開發出了自己的多種藝術潛能。

  不久前,為了慶祝熊營村文聯成立,村裡舉辦了一場精彩的文藝匯演,熊繼會和10名村民共同表演的《六個老頭慶豐收》節目,引發了現場熱烈的掌聲。一位60歲的農民老伯在台上表演說唱,這放在哪裡都是一件“稀奇事兒”。“這個節目我們准備了一個多星期,大家干完活兒晚上就聚在一起排練。”當記者問到為什麼會選擇表演說唱,熊繼會說,“一直以來,我都喜歡嘗試各種文藝形式,說唱在年輕人中很流行,所以我也想挑戰一下。最開始找節奏、說歌詞都遇到了一些困難,但練習多了之后就熟悉了。”作為村裡知名的“文藝愛好者”,熊繼會經常在一些演出中表演節目,“在舞台上我看到下面觀眾的笑臉,聽到他們送給我的掌聲,我感到很快樂——自己的表演可以被認可,我也變得越來越自信。”

  為什麼籌建村級文聯?高明紅談到籌建文聯的初衷頗為感慨,他說,“時代在發展,文藝也在發展,古老的鄉土文化已經無法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急需一個平台對鄉土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而村級文聯,就是這個平台。

  對於鄉土文化而言,傳承顯得尤為重要。據高明紅介紹,接下來,熊營村文聯將利用寒暑假期為村裡的孩子們開設書法、音樂、美術、打銅器、耍馬馬燈等培訓課程,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本村文化。“另外,還將持續鞏固和壯大文藝隊伍,提高創作水平﹔壯大本村馬馬燈隊伍,開展馬馬燈的申遺工作。”

  目前,成都正在全力推進世界文化名城建設,在這過程中,鄉村文化振興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成都,有成百上千個“熊營村”,它們承載的文化底蘊亟待挖掘。高明紅表示,希望通過熊營村成立村級文聯的實踐,可以為成都市其他鄉村提供經驗做法,推動更多村級文聯成立,為建設世界文化名城貢獻鄉村文藝力量。(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吳雅婷 熊營村文聯供圖)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半岛电子

官方微信 关闭